香港本土文化北上首选北京
发布时间:2012-11-07 17:54:38 阅读量:
香港回归十五年来,也是京港两地经贸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十五年。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纯粹的香港娱乐文化在北京市场大行其道,香港电影和流行歌曲几乎成为那个年代时尚的代名词。那么如今,随着两地文化互动的频繁,合拍片成风,同时,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作家、影星、歌星、设计师北上开拓事业,纷纷在北京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团队。继港资北上投资、港人北上创业后,香港文化亦纷纷在内地发展。
2011年第十五届京港洽谈会闭幕式上,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房山区的高科1号影视基地项目。不仅是因为100亿元的一期签约金额,更因为这个项目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担任董事的一家公司投资,建设亚洲首家以3D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型多媒体影视基地。基地将打造水下摄影、太空基地、魔幻史诗等超级场景,投资研发3D拍摄高科技设备。“我以后的电影就会选择在此制作。”徐克说。
内地文化市场引力大
“一是市场潜力巨大,二是资源集中,三是人才储备充足。在对内地文化和政策越来越了解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娱乐文化精英人士选择来京创作。”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巡视员苏宏告诉记者。据了解,香港回归以来,内地演出团体赴港活动每年超过一百场,而来内地开拓事业的香港文化娱乐界人士则更是数不胜数。
以演艺界为例,曾经是内地艺人“孔雀东南飞”,千方百计获得香港身份,在香港打拚发展,但随着近年来内地影视业的发展,让很多香港的知名艺人纷纷往北飞,将工作重心向内地转移,甚至脱离香港的老东家,加盟内地的影视公司。比如,冯德伦、佘诗曼、林保怡、邓丽欣、方力申等香港艺人都开足马力在内地发展。北京更成为香港文化娱乐界人士北上的首选。
不仅如此,苏富比拍卖公司在2012年与北京歌华签约,设立北京苏富比,从而宣告进军北京文化艺术品拍卖市场。苏富比进京的一大背景是,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按照该公司的规划,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将是北京苏富比目前的拍卖重点,随着政策的放宽,在北京拍卖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也并非不可能。
香港文人受内地追捧
同样受到市场诱惑的还有梁文道、马家辉、汤祯兆、潘国灵等一批香港作家及其作品的北上,其中,陈冠中、李照兴、陆智昌等人甚至迁居北京。内地年轻一代对香港作家的独立思考和敏锐触角深有共鸣。
马家辉说,香港跟内地的经济互动已经很久了,早在1997年前就有非常密切的往来,生意人、医生、律师、设计师都北上,这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事,和他们相比,香港的文化人反而北上得很晚。如今,内地慢慢懂得,并开始发现和欣赏香港作家。“比如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内地的文化机构、出版社对香港是有偏见的,觉得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的文化人什么都不懂,即使懂一些,也都是写一些搞笑的、轻巧的文字罢了。现在内地经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开始重视发展城市文化,他们慢慢开始懂得了香港的幽默,开始欣赏香港的设计和创意,香港文化人和内地文化人有越来越多对得上嘴的地方。”
随着文化产业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被史无前例地提升至战略层面,京港两地文化精英都相信,这种文化互动交流会更加频密和深入。